第250章 建设资金

3个月前 作者: 带叶子的橙子
    “对于大明的现代化建设,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,如果诸位大人有什么疑问,可以提出来,我会给大家一一解答。”


    陈凡说完这话,现场再次陷入热闹的讨论。


    大家讨论的异常激烈。


    这样的规划建设也让大家激动,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建设现代化的京城。


    “国师,这样的建设规模,恐怕所需的资金是不可想象的吧?”


    户部尚书杨成业最关心的就是财政问题了,如此庞大的建设规划,动用的资金绝对是海量的。


    陈凡点头,说道:


    “当然了,不说其他的,光是京城的现代化建设,我就打算投入100万亿,把京城彻底来个翻天覆地的大改造。”


    多少?


    100万亿?


    现场瞬间就失声了,大家久久说不出话来。


    这是怎样的数字?


    他们闻所未闻,虽然100万亿他们没有直观的感受。


    但也知道,把这么多的钱铺满整个京城,少说也有三丈厚。


    大家感慨万分,京城的建设全部都是用真金白银铺就的。


    “国师果然是大手笔啊!100万亿两白银,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个规模,我很好奇,把大明挖空了,都找不到这么多银子吧?”


    李邦华虽然很敬佩陈凡的大动作,但他也奇怪,哪怕是把全天下的白银全部集中到大明,也没有100万亿两吧?


    陈凡笑呵呵的摇摇头,他没有说清楚,大家看来是误会了。


    “这100万亿不是白银,那是华国的货币单位。折算成银子,大概是1000亿两白银。”


    陈凡解释完,大家倒吸一口凉气,暗暗咋舌。


    1000亿两?


    他们已经不敢想象这个规模了。


    “大家想必也听出来了,1000亿两白银,就是把这个世界挖穿了,也没有这么多。因此,趁着京城建设的机会,顺便也把货币改革推行下去,大明想要发展壮大,就必须要有大明自己的货币。”


    “这个事还要杨大人多费心了,为了方便,我建议一开始把货币的汇率定为1:1,一大明元兑换一华元。”


    货币改革这事,还需要户部尚书杨成业推进下去,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,希望杨成业能够顺利的完成吧!


    杨成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对于货币改革,他也有所预料。


    京城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就要100万亿,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。


    因此,推行大明新的货币政策,势在必得。


    “大家以为这100万亿很多,可大家不要忘了,这是京城现代化十年建设所需要的资金,平均每年算下来,也就10万亿。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一年的预算可能就没了。”


    “先不说其他的公共设施建设,光是修建覆盖整个京城的地铁线路,就要好几万亿资金了。”


    挪用这么多的资金建造地铁,在陈凡看来是很值得的。


    光是地铁线路,陈凡就打算修建50条,覆盖整个京城的地铁口少说也有上万个。


    为了方便五千万人口的出行,陈凡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可谓是不惜代价。


    建造这么多地铁,就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出行,可以很便利的到达京城的任何地方。


    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,陈凡最后总结道:


    “大体的京城建设规划就是这个样子了,这只是总体计划,具体的实施方案,还需要各位大人费心了。为了把京城建设成现代化的繁华景象,就拜托大家了。”


    在京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,陈凡更多扮演的是一个总设计师的角色,指导大家建设的方向。


    至于具体的细节内容,全面开发大明的矿产资源,如何把全国农民迁移到京城来,这所有的具体政策,就要靠这些尚书侍郎来完成了。


    “国师客气了,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


    “国师都把京城规划的方向指出来了,剩下的具体实施细节就交给我们大家了。”


    大家纷纷拍着胸脯保证,一定把京城建设得繁华美丽。


    听到大家这么说,陈凡轻轻点了点头。


    大家觉悟这么高,他也能省事不少。


    “国师,我们什么时候把全国的农民迁移到京城来,开始建设现代化京城?”


    工部尚书裴元庆都已经迫不及待了,他恨不得马上就把京城建设好。


    什么时候?


    陈凡思索了片刻。


    “等,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开始迁移人口了。”


    裴元庆有些不理解。


    “国师说的时机成熟是指?”


    陈凡解释道:


    “现在是10月份,等到来年开春,大概率又会发生旱情,导致老百姓外出逃荒。等到了那个时候,把他们往京城迁移会容易很多,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了。”


    大明这十多年,每年都会发生各种灾情,把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。


    其中最严重的,就是旱情了。


    天下大旱,庄稼颗粒无收。


    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,就不得不外出逃荒。


    按照大明这几年的灾情来看,陈凡预计来年还会发生天下大旱。


    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,才是把老百姓迁移到京城的最好时机。


    裴元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。


    确实,发生旱情的时候,老百姓会走投无路,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最不知所措的时刻。


    这个时候,再宣布朝廷的政策,告诉他们朝廷不仅愿意出高价收购他们的土地,还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份高薪水的工作。


    想必老百姓会十分乐意出售土地,搬迁到京城来定居吧!


    裴元庆很是佩服国师,国师把握的时机太准了。


    “所以,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,还希望诸位大人把京城建设的具体方案制定出来,到时候时机一成熟,就可以开启人口迁移计划,正式开始京城的大规模建设了。”


    陈凡最后提醒大家,剩下的时间不多了。


    离旱情发生也就几个月时间了。


    大家要在这几个月时间内,制定好人口迁移的具体方案。


    提前准备好,到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。


    等灾情一发生,就可以安排老百姓往京城迁移了。


    “国师放心,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,尽快把人口迁移的方案制定出来。”


    李邦华率先做了保证。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