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3章 人情世故

3个月前 作者: 带叶子的橙子
    老于头在茶馆读完报后,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了。


    毕竟老于头岁数也不小了,一下午的口若悬河,让老于头的精力也吃不消。


    所以。


    一完成官家交代的任务,老于头就回家了。


    他准备在家好好休息一会,养足精神,然后就去打铁巷,给那里的老百姓宣读《大明时报》的新闻。


    老于头的家在青衣巷,严格说起来,青衣巷那不是老于头的家,只是老于头的一个临时住所。


    老于头没有家,他的家人都早已死去,就剩下他一个了。


    他也是靠着说书,才一直维持生活到现在。


    要不然,老于头早就撒手人寰了。


    在青衣巷,老于头租住在一个大院里。


    这个大院里面租住了好几户人家。


    而老于头就租了一个不大的房间,那是他睡觉的地方。


    至于做饭,上茅房这些,都在院子里进行,院子是大家共用的地方。


    老于头一回到青衣巷,就有左邻右舍打招呼。


    “哎啊,这不是老于头吗?老于头回来了?”


    “听说今天朝廷发行《大明时报》,老于头你这是读完报回来了?”


    老于头尽管不想说话,但出于礼貌,还是回应了这些左邻右舍的问题。


    “嗯嗯,刚刚在茶馆读完报,就回来了。”


    街访们羡慕道:


    “老于头,你这是时来运转啊,都这个岁数了,没想到还可以被朝廷收编,成为朝廷的人。”


    “就是啊,要是早知道说书人可以被朝廷收编,我早就让我家那小子跟着老于头学说书了。”


    “可惜,可惜,我们没有赶上好时候啊!”


    对于大家的恭维,老于头没有在意,笑了笑没说什么。


    说什么他都不合适。


    自从左邻右舍的街访知道他被朝廷收编后,平时就时不时的有这些话语。


    老于头也早就习惯了,见怪不怪。


    这也难怪。


    原本老于头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老百姓。


    没想到。


    有朝一日,天下掉馅饼。


    朝廷把老于头收编了,从此之后,老于头就是官家的人。


    这样的落差,难免让这些左邻右舍感到心里不平衡。


    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,就是平民老百姓。


    可现在,你老于头成官人了,高高在上。


    而他们还是普通老百姓。


    这样的心里落差,怎能让他们不羡慕嫉妒恨。


    所以。


    这些街访平时对待老于头的态度。


    有尊敬的,有羡慕的,有嫉妒的。


    对于这些,老于头看的很淡。


    他都已经这个岁数了,什么样的人情世故,他没有经历过。


    对于街访的羡慕嫉妒恨,老于头早已不会放在心上。


    他剩下的时间也没几年了,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。


    不想和别人再有什么纠缠。


    老于头和左邻右舍打过招呼后,就向自己的家走去。


    老于头刚一进门,就有一个瓷实的妇人声音响起。


    “啊,老于头回来了。我这正准备晚饭呢,等会你不用开火了,直接来我家吃,也就多添加一副碗筷的事。”


    听到张婶这么热情,老于头欣慰的笑了笑。


    “那就麻烦张婶了。”


    张婶毫不在意,大气道:“这有什么,不麻烦。”


    这张婶一家和老于头都租住在这个院子里。


    平时张婶豪放大气,对待院子里其他租户也比较热情。


    张婶见老于头这么大岁数了,还是一个人。


    经过和老于头交谈得知,张婶知道了老于头凄惨的身世背景。


    原来,老于头一家死得就剩他一个人了。


    自从知道这一点后,张婶平时就对老于头多有照顾。


    比如,平时偶尔帮老于头洗个衣服。


    甚至于还会时不时的邀请老于头去她家吃饭。


    这样的恩情,老于头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


    所以。


    老于头说书赚取银子后,会买些小点心小礼物送给张婶的孩子。


    礼尚往来,恩情同样如此。


    老于头活了大半辈子,这些人情世故还是懂的。


    老于头可能没有感受到,张婶今天对他的态度比以前要恭敬了。


    以前。


    张婶虽然对老于头很热情,这也是看在他是一个孤家寡人,再加上是一个手艺人的份上。


    也仅仅是热情而已,再没有其他的了。


    可现在。


    情况不一样了,张婶对待老于头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。


    现如今的老于头,被朝廷收编了,是官家的人,身份地位也不是他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可以比的。


    所以。


    现在张婶对待老于头的态度除了尊敬外,还有一些讨好巴结。


    这也是人之常情,没有什么好说的。


    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,就必须面对这些人之常情。


    老于头回到房间后,就躺在床上休息。


    今天不用做晚饭,倒省了他不少时间。


    约莫半个小时后。


    张婶一家的饭菜就做好了,然后张婶就让自家的儿子张二狗,去叫老于头过来吃饭。


    不一会。


    张二狗就领着老于头过来了。


    老于头一坐上餐桌,看着桌子上的饭菜。


    老于头惊呆了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


    只因这饭菜也太好了吧!


    有鱼有肉不说,关键是还有酒。


    哪怕张婶家条件不错,可一般也是到了逢年过节,张婶一家才有这样的待遇。


    今天莫非是特殊的日子?


    可老于头一想想也不对,今天就普通日子。


    “张婶,这饭菜也才丰盛了吧!”


    张婶笑了笑。


    “今天啊,你就放开了吃,不用管太多。”


    张婶都这么说了,老于头也只能这样了。


    就这样,张婶一家三口和老于头就开动了。


    张婶一家吃得很少,主要招呼老于头吃饭菜。


    一桌子人其乐融融。


    张婶见老于头吃饱喝足了,这才表明来意。


    “老于头,我听说朝廷在大肆收编说书人,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门路把我家二狗子给弄进去?”


    老于头一脸平静,对于张婶的请求他也没什么意外。


    单单从今天丰盛的饭菜就可以看出,张婶必然有所请求。


    老于头看了看张二狗,张二狗今年十七,倒也适合去宣传部做事。


    于是,看在以往恩情的份上,老于头给张婶指点了一条路。


    “宣传部最近打算收编全城的戏班子,你可以趁着这段时间,把二狗子送去一个戏班子当学徒,到时候二狗子就可以一起被收编了。”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