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4章 参观斯尔零

3个月前 作者: 汝且候
    第304章 参观斯尔零


    回到锦官。


    斯尔零集团。


    斯尔零科技仍然注重各种前沿技术的研发和落地,一定程度上是星云技术公司的竞争者。


    斯九人力和斯嘉公司依旧维持原先的业务。


    斯七材料科技更是落地了几百种材料。王岳新,当初chx网友,被林天挖来,在公司培养了三代几百个徒弟,极大的增强了公司实力。


    上述四家公司正是斯尔零控股有限公司的旗下子公司。


    林天驾驶着车辆,与妻子一同前往锦官城的斯尔零集团。车内,夫妻二人开始交谈起来。


    “这次参观星耀终端,感觉他们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。”林天一边开车,一边说道,“尤其是他们在珠市和佛市的事业部,已经初具规模,市场反馈也不错。”


    “是啊,而且他们的研发团队也很有活力。”妻子回应道,“那些年轻的工程师们,对新技术的热情和追求,真的让人印象深刻。”


    “嗯,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当初在唐城的电子厂。”林天感慨道,“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,但大家也是这样齐心协力,一步步走到今天。”


    (续写)


    轮胎碾过梧桐落叶的细微声响被车窗隔绝在外,林太太将平板电脑搁在膝头,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映在她镜片上:"斯尔零科技第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占比比星耀高出8个百分点,但市场转化率......"


    "但他们的柔性神经芯片已经通过cfda认证。"林天在红灯前轻点刹车,后视镜里掠过几辆喷涂着星耀logo的物流车,"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三甲医院的脑机接口项目招标,现在他们能直接参与。"


    林太太指尖在屏幕上划出弧光,调出全息投影。三维结构图中,银蓝色芯片如同蝴蝶展开神经脉络般的翅翼:"我们的生物陶瓷基板如果能提前三个月量产......"


    "王工上个月改良的3d堆叠技术,让导电性能提升了400%。"林天转动方向盘拐入辅路,远处斯尔零大厦的玻璃幕墙正在晨雾中浮现,"还记得七年前他带着徒弟们攻克石墨烯散热膜吗?这次他带着第三代研发组,把实验室里的量子点材料做成了可量产的工业标准。"


    车载ai突然投射出王岳新的全息影像,这个昔日的论坛极客依然穿着标志性的工装衬衫:"林总,七号实验室的低温沉积设备已经就绪,第三代徒弟里有个小姑娘发现钇铝石榴石在......"


    林太太突然按住丈夫的手腕,他们同时看见大厦前厅旋转门里涌出的年轻工程师们。那些挂着斯尔零工牌的身影中,有人抱着缠满传感器的仿生手臂模型,有人正在全息屏幕上快速勾勒着拓扑绝缘体的结构图,晨光穿过他们手中的量子计算原型机,在大理石地面投下不断变幻的光斑。


    斯尔零科技的柔性神经芯片技术在其领域具备以下核心优势:


    1. 仿生拓扑结构


    芯片的银蓝色神经脉络设计模仿了生物神经网络的分形结构,其柔性基底可随脑组织微幅形变而自适应延展,避免了传统刚性芯片对神经信号的“屏蔽效应”。这种拓扑设计使信号采集精度达到皮安级(pa),远超当前医疗级脑机接口标准。


    2. 生物陶瓷-量子点复合基板


    采用王岳新团队改良的钇铝石榴石基生物陶瓷材料,其介电常数在0.1-10thz频段呈现智能梯度变化,既能有效阻隔生物电信号串扰,又可借助量子点阵列实现神经冲动特征光谱的实时解析。该材料已通过72个月活体植入实验,钙离子沉积率低于0.3%\/年。


    3. 动态3d堆叠架构


    通过第三代研发组突破的低温沉积技术,芯片内部形成纳米级垂直互联通道。每平方厘米集成超过1200万突触模拟单元,支持突触权重在3ns内完成非易失性调整,其动态功耗比星耀终端同类产品降低78%。


    4. 多模态融合接口


    芯片边缘的拓扑绝缘体涂层可同时兼容电化学信号、光遗传刺激及磁共振耦合三种交互模式。在最新临床试验中,该技术使渐冻症患者实现了每秒17比特的意念输出速率,并成功驱动了12自由度的仿生肢体。


    5. 可扩展制造生态


    基于斯七材料科技落地的纳米压印-原子层沉积(nil-ald)混合工艺,该芯片可在柔性卷轴生产线上实现每分钟50片的量产速度。配套的斯尔零量子云平台已构建包含340种神经特征图谱的ai训练库,支持医疗机构定制化部署。


    这项技术不仅撬动了医疗级脑机接口市场,其衍生版本更在斯嘉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触觉反馈系统、斯九人力开发的沉浸式神经教育舱等场景实现跨领域渗透。王岳新团队持续迭代的“师徒传承”研发模式,则为技术壁垒的构筑提供了可持续的人才动能。
关闭
最近阅读